但其他人甭管是太后这个祖母还是他们这些兄弟,兄友弟恭是一回事,老这么把人来回的遛,那可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兔子急了还咬人,他们是儿子又没打算造反,太子是风姿绰约雄才大略,可当兄弟的又不是生来欠他的,怎么地?只要他有事,就非得所有人都来来回回这么折腾。
“梁九功,你说老十是不是猜着什么了。”
“回万岁爷的话,十爷这些日子除了统领衙门,大多数时候都在府里待着。”
有关于太子的事,猜不猜怎么猜那都不要紧,只要十贝勒没上蹿下跳想探听毓庆宫里面的情况这就不算错。没有连猜都不让猜的道理,皇上也不能这么霸道。
“你这老奴才,越老越滑不留手,连朕都听不着你一句实在话了。”
康熙扔了手边的折子,歪在榻上好半晌没做声。
今天轮到十二侍疾,这几年胤祹一直待在宗人府,早不是当年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佛子了。
他跟富察氏的关系一直不冷不热,却也不像当年那样放着后院的女人不碰。
府里这几年连着生了三子一女,活下来的只有庶福晋李佳氏所出的大格格,和富察氏生的三阿哥。
大阿哥是格格姚氏所出,生出来没活过十天就没了。二阿哥是富察氏生的,生下来就体弱,没满周岁也去了,死的时候太小,连名字康熙都没来得及赐下。
现在府里就大格格身体康健,壮得跟个小牛犊似的。三阿哥弘是六月份刚办了周岁宴,刚满一岁宫里就赐了名字下来,就是想着让这孩子也沾沾康熙的福气,别再夭折了。
以往最精明总想着联络这个往来那个的富察氏,为着这几个孩子是再要强不起来了。连同胤祹也从书房搬回后院,夫妻两个天天守着儿子过。
弘是一个月总有大半个月是病着的,正院天天都是药汤子的味道,胤祹连后院都不敢去了。再生一个?生下来又病病歪歪的呢,他实在是遭不住了。
富察氏更是再没催过,别怪她自私心狠,眼下弘是还不知道养不养得住。
外边那些事再要紧,自己家里过得一团乱麻,说出去都叫人笑话。自己生的两个都是病弱的,倒是李佳氏有福气,得了个身体好的格格。
这么一来,富察氏就害怕府里孩子多病弱的根子并不是在胤祹身上,而是在自己身上。要是再劝胤祹去后院,到时候多添几个身子骨好的庶子,自己的弘是就更艰难了。
夫妻两个一个无心一个有意,倒也暂时和平共处,一个守在府里连出门的时候都少,一个守着宗人府干自己的差事,甭管外边多热闹,总之他不掺和。
每天管着的都是宗室里的婚丧嫁娶迎来送往,再不然便是这家生了个孩子要上玉牒,那家死了当家老爷太太要分家。
听着极琐碎,都是不能出错不敢出错的大事。毕竟除了少数有差事有实权的宗亲,大多数人一辈子可不就是围着那一个小家转,一份家业一处宅院,那都得掰扯得清清楚楚才行。
时间长了,胤祹才明白佛经里说的那些道理对这天下大部分过日子的人来说,是真没用。而自己只要没法狠心往真把自己舍去佛门,就不该沉溺得太过。
别人劝再多不如自己想通,想通了整个人看上去反而比以前当佛子的时候更平和了些。
他在宗人府,每天见的都是家长里短。陪在太后身边再不像以前那样张口闭口全是佛经,说的全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。
富察氏对这些没什么兴趣,但她耐得住性子,就坐在太后身边听着,还是不是搭个话递个音,跟捧哏似的。太后听得津津有味,不光听还要问,正经把外边那些事当个故事听。
康熙在宁寿宫内殿门外站了好一会儿就转身走了,走之前还专门叮嘱了守在门外的奴才,不要让太后知道他方才来过。
从乾清宫出来,绕到宁寿宫再最后才在毓庆宫停下。
毓庆宫里还是很安静,太监宫女走路没声儿,除了跪下磕头请安连呼吸都是清浅的。
往里走,远处廊下站着弘晳和弘晋,两人连近前来都不敢,就远远的在廊下跪着磕头。当年胤礽出事的时候弘晳十岁,弘晋八岁,都是不算大。
都是半大的孩子就被圈在毓庆宫里不让出去了,这么几年下来原本养出来的那点子太子长子次子的傲气也全没了。
本来也是,被圈在毓庆宫这么大点儿的地方,连笑都不敢,说话也要压着嗓子,甚至连哭都不敢叫人看见,比有些想叫就叫的狗还没自由,又有什么好再傲气的。
康熙顿住脚步,默默看了孙儿良久。当初弘皙出生的时候,康熙还预想过日后等到胤礽登基继位,这个孩子也该长成了,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,多好。
可惜啊,念想里的东西都成了泡影,这辈子是不成了。如今能想法子把弘晳和弘晋两个孩子摘出去就不错了,自己的老二,是注定要走在自己前头了。
胤礽住的内殿倒是比别的地方要热闹些,听说胤礽隔三差五还要叫戏班子唱戏,只可惜戏班子也是关在毓庆宫里出不去的,唱来唱去都是那几出,新戏他们不会也学不来。
“儿子给皇阿玛请安。”
“起来吧。”
胤礽今年三十五,直郡王在府里关了几年头发斑白,胤礽比他还小两岁,头发却几乎全白了。
穿着半旧常服的太子看不出一丝当年的意气风发,整个人眉宇间全是郁气,整个人瘦得不像话,眸色淡淡看不出有什么愤懑也看不出有什么盼头。
人是活着,但也仅仅是活着罢了。
上个月,太医院把太子的脉案递到康熙案头,是郁结于心油尽灯枯的脉象,寿数快要到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