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来,诸位爱卿,今日朕要与太子、靖王共饮此杯,庆祝我大明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!”朱元璋高举酒杯,大声说道。
文武百官纷纷起身,举杯响应。朱标与朱瀚也举起酒杯,与朱元璋一同饮下这杯庆功酒。酒液入喉,一股暖流涌遍全身,仿佛连日来的疲惫都一扫而空。
“父皇,儿臣有一事相求。”朱标放下酒杯,恭敬地说道。
朱元璋微微一愣,随即笑道:“标儿,有何事但说无妨。”
朱标望了朱瀚一眼,说道:“此次能胜,全赖皇叔指挥有方。儿臣恳请父皇,重重赏赐皇叔,以彰其功。”
朱元璋闻言,目光转向朱瀚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:“瀚弟,你此次立下大功,朕自当重重赏赐。你说吧,想要什么赏赐?”
朱瀚微微一笑,拱手道:“陛下,臣身为大明子民,为大明尽忠乃是臣之本分。臣不求赏赐,只愿大明江山永固,百姓安居乐业。”
朱元璋闻言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
他感慨地说道:“瀚弟,你如此忠心耿耿,朕心甚慰。不过,赏赐还是要有的。朕就赐你黄金万两,绸缎千匹,以彰其功。”
朱瀚连忙跪倒在地,感激地说道:“臣谢陛下隆恩。”
朱元璋扶起朱瀚,笑道:“瀚弟不必多礼。来,我们继续饮酒。”
庆功宴继续进行着,大殿内欢声笑语不断。文武百官纷纷向朱标与朱瀚敬酒,祝贺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。
朱标与朱瀚也一一回敬,与百官们畅谈着战场的英勇与艰辛。
就在这时,一名宦官匆匆走进大殿,跪倒在地:“陛下,有紧急军情禀报。”
朱元璋眉头一皱,沉声道:“呈上来。”
宦官连忙将一封密信呈上,朱元璋接过密信,拆开一看,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。他看完密信后,将密信递给朱标与朱瀚,沉声道:“你们看看这个。”
朱标与朱瀚接过密信一看,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。密信上写着,瓦剌人虽然被赶出了大明境内,但他们并未放弃对大明的进攻计划。
他们正在暗中积蓄力量,准备再次进攻大明。
“父皇,这该如何是好?”朱标焦急地问道。
朱元璋沉吟片刻,说道:“瓦剌人狼子野心,肯定不会善罢甘休。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,以防他们再次进攻。”
朱瀚也点了点头,说道:“陛下所言极是。臣以为,我们可加强边疆防御,同时派遣使者前往瓦剌,与他们商议和谈之事。若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,自然是最好的。”
朱元璋闻言,微微颔:“瀚弟所言有理。那此事便交由你去办理吧。朕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,与瓦剌达成和谈协议。”
庆功宴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凝重起来。文武百官纷纷议论着瓦剌人的再次进攻计划,心中充满了忧虑与不安。
“诸位爱卿,不必过于忧虑。”朱元璋见状,站起身来,大声说道,“我大明有太子与靖王这样的英才,何愁瓦剌不灭?朕相信,在太子与靖王的带领下,我大明定能永固江山,百姓安居乐业!”
文武百官闻言,纷纷起身行礼,高呼万岁。朱元璋的话如同一股暖流,涌入了他们的心田。
庆功宴继续进行着,但气氛却与之前截然不同。文武百官们不再只是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,而是开始讨论起如何应对瓦剌人的再次进攻计划。
朱标与朱瀚也积极参与其中,与百官们共同商议对策。
“殿下,臣以为,我们可加强边疆的防御工事,同时派遣精锐部队驻守要害之地。”一名将领拱手对朱标说道。
朱标点了点头,说道:“此言有理。不过,我们还需派遣使者前往瓦剌,与他们商议和谈之事。若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,自然是最好的。”
朱瀚也补充道:“殿下所言极是。不过,我们在派遣使者时,还需做好万全准备。瓦剌人狡猾多变,我们不可不防。”
qu9。。qu9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