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州市日报的那篇报道直接将思甜
烘焙坊的客流量拉到另一个水平,这几天,面包店的日营业额基本维持在一千五至两千之间,遇上周末能直接破两千。
生日蛋糕的订单也明显多起来,之前蛋糕订单基本维持在一天一到三单之间,有时候也会碰上挂零蛋。
但现在蛋糕订单基本维持在两到五单之间,有一回她更是一天接下五单定制蛋糕的订单。
还好这五单生日蛋糕的时间不一样,要不然她估计要天不亮就要爬起来做蛋糕,一直做到天黑。
报社的一篇新闻报道直接让她的日销售额翻番,孟箬当然没有忘记感谢丰州市日报报社以及报社的记者。
她挑了个工作日时间,给报社送了几个花篮以表感谢,然后又给报社的同志每人送一张思甜烘焙坊的会员卡。进店后出示会员卡,便能享受全场八八折的优惠。
折扣不高,但也算是孟箬的一点心意。
会员卡是孟箬找印刷厂印刷的,类似名片的硬纸材质,每张会员卡上都有她手写的会员卡编号。所以,能假冒的概率很低。
之前孟箬就想搞后世流行的那种会员制,一旦搞起了会员,那可以玩的营销法子就多了。
什么充值多少送多少的活动啊,按充值金额给会员划分等级,高等级的会员可免费享受新品试吃权,还有每月固定会员日打折等等。
但孟箬推行会员制的第一步就遇上了困难,这时候没有那种联网系统,用户充值了多少,使用了多少,都要靠手动记录了,费事麻烦不说还容易出错。
以上只是其一,其二就是丰州市这边制作不了那种带钢印的会员卡,只能印孟箬目前发的这种类似名片的卡片。
这种卡片太容易被仿制了,风险也大,所以孟箬便没在店内推行,就暂时拿过来给报社的同志当做福利赠送了。
而且她赠送纸质会员卡片,目前只有一种权益,那就是进店享受全场八八折。
孟箬暂时不敢搞复杂了,怕搞得越复杂,到时候出的问题越多。
目前给报社的同志赠送八八折会员卡,一方面算是会员制度的试运行,另一方面也算是给面包店拉新吧。
以前没去过思甜烘焙坊的报社同志,拿着手上的八八折会员卡,可能光是被这优惠权益吸引也会特地去店里看看。
孟箬给报社的同志送会员卡,原本也只是想试运行一下会员制度,并顺带拉一波新客。
但让孟箬没想到的是,她给报社同志送会员卡,竟然还带来另一个好处。
她送出会员卡的几天后,便先后接到本地广播和电视台的采访邀请。
也就是说,她不仅要上本地广播,还要上电视。
孟箬也是接受完广播和电视台的采访后,和工作人员聊天才发现这事的。丰州市广播和电视台双双向她递出采访邀请的契机,竟然是他们也想要思甜烘焙坊的八八折会员卡。
只要进店就享受全场面包八八折,并且还是终身八八折,这对于本就是思甜烘焙坊忠实粉丝的工作人员来说,诱惑简直不要太大。
于是几个工作人员一合计,索性他们也给思甜烘焙坊的店老板来个专题采访。
采访计划提报上去后,上头领导还真批准了,当然上头领导批准并不是也想要八八折会员卡,上级领导是看中了这个新闻背后的政治正确性。
年初国家领导人的南方讲话之后,各个地方领导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,鼓励人民群众经商创业。
这家生意火爆的面包店不正是一个很好的示范,起了一个带头作用么,听提报采访计划的专员说,这位面包店女老板原先还是食品厂的技术员,如今为了创业毅然决然辞去了食品厂的铁饭碗工作。
就光这一点就很值得采访和深挖,同时也是极具备象征意义的,只要创业搞得棒,那比铁饭碗还香。
接收完采访的孟箬,赶紧又印刷了两波会员卡,并连夜用钢笔写上会员卡编号,隔天花篮连带着会员卡分别送去了本地广播和电视台。
等孟箬的采访分别在本地广播和电视台播出后,思甜烘焙坊已经在整个丰州市彻底出了名,成了全体丰州市民周末必逛的面包店。
好家伙,她家的面包店成了九零年代的“网红打卡店”,不同的是,这时候的互联网发展尚未起步,思甜烘焙坊是被传统纸媒和广播电视媒体给带飞的。
其实,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思甜烘焙坊的成功,既离不开面包店本身过硬的产品,也离不开创始人身上携带的传奇色彩和故事性。
年仅二十二岁的年轻女老板,辞去铁饭碗毅然决然创业的后起之秀,无论哪一点都足够让人好奇、探究。
而人一旦开始好奇探究那便是真正把你记在心里了。
*
食品厂厂长马栋,有听收音机的习惯,且喜欢听丰州市本地的广播。
这不,周六晚上,马栋在家无意间听到了孟箬采访的回放。
一开始马栋还没在意,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创业采访,然后他听到孟箬的名字,马栋一下愣了。
等听到孟箬开的面包店,马栋赶紧记下店名及地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