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轰动
《大撒把》的单行本布后,逐渐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。
人们记住了“顾颜”这个名字,并且为他和一代留学人的故事而震撼,不少人因此而感动落泪。
这个小说,也引了对于出国热的思考,准备留学的学子,和已经在国外的学子对此纷纷表看法。让人惊讶的并不是“出国热”事情本身,而是许多学子反馈,他们的生活确实没有想象中的顺利,和原先看到的“留学生文学”中的地上天国差别太大。
没有花团锦簇的欢迎,有的只是系统性的排斥,一旦表露出自己想要留在美国长居竞争工作机会,留学生迎来的就是本地劳动者的敌意。
在《南方周末》表文章“陈忡美国来信”的著名女演员陈忡,看过《大撒把》之后,用越洋电话表达了自己的意见:
“美国并不是天堂,它确实展水平很高,但对外来人特别残酷,很难立足。”
“我现在陷入到了两难,祖国对我很好,但它还是一只雏鸟,美国拥有健全的保障体系,一个蓝领工人工作八小时,可以在郊区养活一家四口和一条狗,拥有一幢郊区别墅——但这样的生活还不属于外国人。”
“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美国人呢?我恐怕要吃够几代人的苦才行。”
和陈忡通话的《南方周末》记者问她:“那你还想要留在美国吗?”
陈忡斩钉截铁:“我还没有实现我的梦想,我必须要留在美国!”
瞧!这就是出国热的真相,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啊。
就算是四十年后,依旧不会改变,哪里是写一本小说能真正扭转的。
在单行本行后的两周,全国有四十多家报刊节选了小说《大撒把》,十多家剧团想要把小说改编成剧目,余切每天都能收到请求改编的函件,而从去年小说在《十月》布以来,有关于小说的评论文章接近百万字,这甚至已经是小说本身字数的七八倍。
连载有《大撒把》的期刊销量陡增,各地邮局和书店打电话到京城出版社,要求把今年一月的《十月》刊再印刷一遍。
王世民看到这些要求后简直是哭笑不得:“哪里有重新印刷之前期刊的?”
余切听说这件事情后,反而觉得编辑部大惊小怪:对经典进行复刻,这不是很常见的吗?读者想要,难不成还嫌赚钱烫手?
王世民解释说:“我们的纸浆已经非常紧张,把它用来印刷单行本和《十月》新一期也就罢了,用来反复印刷以前印过的,这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!是浪费了国家的资源!”
第二次印刷的三十万册迅卖光后,根据各地汇总而来的反馈,京城出版社紧急制定了再印刷五十万册的计划,交由当时最好的印刷厂——新华印刷厂印刷,地点位于西直门往南一点。
新华印刷厂从名字看也知道是新华书店的厂子,承担了一系列报刊、文学名著、专业书籍的印刷任务,其单日最大印刷量达到百万册。
因为《大撒把》单行本的热卖,近一周内,新华印刷厂已经停掉了一些国外名著原先的排期。机器没日没夜的转,工人分了三班倒,印出来的书页热得烫。
如果这样还不够的话,全燕京都不够印了,得其他地方印刷厂也加入进来。
余切跟着《十月》主编王世民跑去燕京出版社开会,就是为了要纸浆,纸浆不够用了,就跑去其他出版社请求“匀”一些份额出来。
这些事儿算“出差”,三块钱一天,吃喝也是王世民来请。